新标杆:“一站式”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
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广泛推广,如何在垃圾收转运环节有效落实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中转,同时提高收转运的效率,有效解答居民关于垃圾前分后混的质疑和关切。最近投运的“一站式”汤汪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给出了解决方案。
汤汪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是广陵区第一座半地下中型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集其他垃圾压缩转运、厨余垃圾破袋筛分预处理、可回收物分拣打包、有害垃圾暂存、大件垃圾破碎及配套的污水处理、臭气处理、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多功能融合,实现了分类垃圾的集约化、高效化中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分类垃圾集中中转的“一站式”综合体。
综合体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445吨,占地面积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4700㎡,其中转运车间地上1258㎡,地下1998㎡。
其他垃圾
本站采用半地下“水平直压”工艺,系统工程设计理念先进、建设标准高、作业效率高、自动化运作水平高、安全可靠性高、环境指标高(噪音、振动、粉尘、污水、臭气等二次污染)。操作和管理简单,尽可能避免操作员进入设备运行区域。形成垃圾压缩、垃圾转运、除尘除臭、监控调度等系统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有机统一。
▲ 海沃船型无泄漏垃圾分类收集车卸料(一层)
▲ 其他垃圾压缩工位(负一层)
▲ 拉臂车一车多箱甩挂运输(负一层)
厨余垃圾
居民前端分类投放环节厨余垃圾可不破袋投放。厨余垃圾通过卸料槽中的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破袋筛分预处理一体机内,将厨余垃圾进行破袋、筛分,输出的有机质浆液和非有机杂物分别由螺旋输送机送至收集容器内。非有机杂物与其他垃圾一起压缩后转运到焚烧厂,有机质浆液转运到集中式处理厂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
▲ 海沃船型无泄漏垃圾分类收集车卸料
▲ 有机质破碎筛分
系统优势:
-
· 对前端分类的精细度要求大大降低,即使前端分不干净,厨余垃圾混入了其他垃圾或餐厨垃圾,在大中型转运站的厨余预处理系统中都可轻松分拣出来,其他垃圾去焚烧,有机浆液去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
-
· 破解了前端“破袋”难题,大大节约了人工督察和清洗成本,方便了居民投放,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深入开展。
-
· 厨余垃圾中的有机废水不在站内排放,而是随浆液一起密闭运输至终端处理,转运站的环境污染将大大降低,也节约了有机废水的处理成本,同时提高了后端有机物的利用率。
-
· 节约了后端预处理的成本,且分离出来的轻质物料,如塑料等柔性物品对有机物无夹带,出杂干净,有机物损失小。
▲ 有机浆液输送到海沃餐厨垃圾转运箱内
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进入车间后首先进入人工分拣环节,通过人工分拣出可回收物中的大件金属、纸张等。智能分选设备配备视觉定位及传送带跟踪管理系统,可对目标的形状、姿态进行识别并准确定位、抓取。智能分选后再次进入人工分拣平台对遗漏的资源回收物进行分选,最终皮带尾端的物料通过转运箱运往其他垃圾车间。分拣出来的塑料、纸板等通过打包机批量打包,方便后期存储和运输。
▲ 可回收物自动分拣
有害垃圾
家庭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有害垃圾通过专用运输车辆运到中转站进行分类暂存,达到一定存量后再集中运至有害垃圾处理厂。
“一站式”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除了具备以上4类垃圾处理的功能外,还可进行大件垃圾破碎处理。
废旧床垫、沙发、家具等大件垃圾通过双轴破碎机采用剪切和撕扯的工作原理将大件垃圾破碎成小块状物料,破碎后的物料经下方出料斗进入出料输送机,出料斗与出料输送机之间为密封式衔接,防止粉尘泄露;破碎后的物料由出料输送机输送至其他垃圾压缩机料斗,与其他垃圾一起压缩转运至焚烧厂。物料输送全程安装密封罩,确保整条输送线的密封性。
本站配套垃圾除臭除尘喷雾装置,在垃圾倾倒、压缩过程中,开启喷雾系统,将植物提取液掺入喷雾液中,利用植物提取液将臭气分子吸附在液雾表面,植物提取液中的有效分子与臭气分子反应,或在有效分子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将臭气分子转化为无毒、无臭物质。配合站内离子新风系统、负压抽风系统协作运行,将臭气和粉尘牢牢“锁”在转运站内。
▲ 空间喷淋除臭系统
▲ 离子新风系统
▲ 负压抽风除臭系统
中转站产生的污水设备处理后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2015 )中的 A级标准,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
▲ 站内污水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运营:所有进出车辆刷卡称重,自动收集数据,对进出车辆实现系统化监管。所有设备均可实现集控室远程操作,全方位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精简了操作人员数量,提高了综合体的运营效率。此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接入广陵区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垃圾分类云平台数据监管。
▲ 数字化管理平台


汤汪垃圾分类中转综合体,是垃圾分类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环节,是分类垃圾一体化集中中转的标志性项目。获评中环协2021年度村镇垃圾治理实践案例,是对这一模式的充分肯定。

